日本女同一区_极品tube人妖高潮_欧美精品xx_操她视频网站 - 最近av在线

::香農::青島數據恢復中心::

linux/Unix數據恢復

Linux/Unix數據恢復

支持XFS,Ext2/3,UFS,UFS2,ReiserFS等分區類型和LVM存儲

香農青島數據恢復中心可以恢復所有版本的Linux系統下的數據。

Linux文件系統簡介

Linux文件系統中一切都是文件:圖片,文本文件,程序,目錄,分區甚至驅動器都是文件。

每種文件系統都有一個控制“塊”來存儲有關文件系統的信息。文件系統中其它“快”都是i-nodes,i-nodes中存儲文件。

Linux內核存儲文件的方式并不是用戶所看到的那樣。對于用戶來說,你看到的是文件目錄、子目錄、文件。目錄和文件有不同的名字。這種結構從根目錄開始(root,用“/”表示)。

(root和“/”常常使得Linux用戶感到困惑。它們有兩種用法:root的另一種含義是指具有計算機管理員權限的用戶。“/”的另一種用途是目錄和子目錄及文件之間的分隔符,與DOS中的“\”類似。)

文件系統分級標準(FHS)定義了Linux和其它類Unix操作系統中的主目錄和文件。所有的文件和目錄都在root目錄中——即使它們位于不同的物理設備上(例如不同的磁盤或不同的計算機)。其中FHS定義的部分目錄有/bin(可執行文件),/boot(啟動引導文件如內核),/home(用戶的主目錄),/mnt(用于掛載CDROM或軟驅),/root(root用戶的主目錄),/sbin(root用戶的專用可執行文件目錄)和/usr(大多數應用程序安裝于此)。

對于Linux內核來說,文件系統是扁平的。也就是說:

  • 它沒有分級結構
  • 目錄、文件或程序之間沒有差別
  • 它不根據文件名來區分文件,而是用i-nodes來代表文件。
inode列表中有許多inode。每一個inode包含的文件按信息有:
  • inode number(唯一的辨識數字)
  • 文件的owner和group
  • 文件類型(如是一個文件還是目錄)
  • 文件的缺陷表
  • 文件的創建、訪問和修改時間
  • 文件的大小
  • 磁盤的地址(如:文件在磁盤上的物理存儲地址)
在終端窗口中用帶-i參數的ls命令可以查看文件的inode number:
ls -i
用df命令可以顯示文件系統的信息,包括磁盤容量,使用的空間,使用的空間比例和掛載點。
df可以單獨使用,但最好是加上-m參數,可以以Mb為單位而不是默認的kb為單位:
df -m
要顯示文件系統類型,可以加上-print-type參數:
df -m -print-type

Linux下的文件系統

每種Linux文件系統都是基于Unix原理的實現(它們或者一開始就是為linux開發的,或者一開始是為其它操作系統開發但是經過重寫并兼容Linux)。

目前廣泛使用的一些linux文件系統有:ext2,ext3,ReiserFS,JFS和XFS。

這些文件系統與DOS/Windows文件系統的不同之處有:

  • 允許重要的系統文件夾分布于多個分區或多個硬盤上
  • 增加了許多文件屬性,例如所有者和權限
  • 建立了一些標準文件夾來存放重要的文件。
Linux的第一個文件系統是minix,與Minix OS一起誕生。但是minix不適于在硬盤上使用:它支持的最大分區僅為64M,只支持短文件名和一個時間戳。不過minix可以用于軟盤和RAM磁盤上,可以以最小的開銷來存儲盡量多的文件。

擴展文件系統,即ext于1992年4月出現。它支持的最大文件為2GB,文件名最長可達到255個字符。它清除了minix的這兩個最大的限制。但是,它仍然不支持獨立存取,inode修改和時間戳修改。它使用了鏈接列表來索引空閑塊和inode,使得文件系統出現碎片。

。第二版擴展文件系統(ext2)于1993年1月發布,它重寫了ext:
  • 改進了算法使得速度更快
  • 增加了時間戳(如最后一次訪問的日期,inode最后修改的日期和數據最后修改的日期)
  • 可以跟蹤文件系統的狀態。Ext2在superblock中維護了一塊特別的區域,用于指示文件系統的狀態是clean還是dirty。如果文件系統損壞會觸發掃描程序。Ext2還支持最大分區為4TB。另外,它還完全兼容ext。
Ext2是linux中最輕便的文件系統,在其他操作系統中使用一些驅動和工具可以訪問ext2上的數據。盡管如此,這些工具的功能還是存在限制的,如不能寫入ext2或者會破壞ext2文件系統。

Linux:日志文件系統

沒有日志文件系統常常被認作是Linux沒有在企業級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不過,現在這已經不能成為理由,因為現在有了四種日志文件系統可供選擇。

日志文件系統比靜態文件系統如ext2具有很大的優勢,例如:如果系統沒有正常關機,日志文件系統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并且不需要在重啟時耗費很長時間進行復雜的文件系統查錯。日志文件系統是指文件系統中有一個單獨的文件——日志文件用來跟蹤寫入硬盤的數據。

在其它的文件系統中,在突然斷電或系統崩潰后重啟過程中,會花費幾分鐘或數小時(如果硬盤容量高達數百G)來查錯。如果發現有數據不完整,甚至需要人工干預來決定如果修復文件系統問題。如果數據量巨大的話這一過程會耗費很多時間。

在日志文件系統中,如果計算機電源突然中斷,重啟后如果數據沒有問題的話,更改的數據就全部提交給文件系統(也就是寫到硬盤),文件系統立即可用;如果文件系統可以讀取日志并且修正不完整的數據,那么會標記為不完全提交。這比掃描整個硬盤快多了,而且可以保證文件系統總是可以自愈的。使用日志文件系統,計算機就可以在系統崩毀后幾秒鐘之內重啟,也許一些數據會丟失,但至少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驗證數據的丟失了。

Ext3 從Linux 2.4.16開始集成到內核中,在Red Hat和其它一些版本中作為默認的文件系統。它是在ext2的基礎上擴展而來,增加了日志功能,同時它具有和ext2一樣的高穩定性。而且ext2和ext3分區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不需要備份數據或重分區。如果需要,ext3分區甚至可以掛在到不支持ext3的舊系統上;這時它可以被認作普通的ext2分區而忽略日志。

ReiserFS 由Hans Reiser和其它人開發,是Linux第一個日志文件系統。它與ext2一樣在Linux中廣泛使用。與ext3不同,它是專門開發的日志文件系統,因此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先進的Linux專有日志文件系統。它的特點有速度快,非常穩定,與其他文件系統相比小文件占據的磁盤空間更少。

ReiserFS的新版本Reiser4是將版本3完全重寫而來,據說大大的改進了性能:速度更快,支持更多CPU,內建加密,更易于自主配置。

JFS 由IBM在1990年代中期為AIX Unix操作系統開發,后來被移植到OS/2操作系統上。IBM后來將OS/2改為開源軟件,這使得JFS可以在Linux下使用了。JFS現在主要應用在IBM的企業級服務器上,若要同時安裝Linux和OS/2多個系統則JFS是最好的選擇。

XFS 友SGI在1990年代中期為64位IRIX Unix系統開發。SGI的服務器主要設計用于高性能的圖片處理,所以XFS的特點是可以支持大文件。SGI在XFS被Linux接受后,將XFS轉為開源。由于XFS是64位的文件系統,它可以支持百萬TB的分區(ext2僅支持4TB)。

大多數2.4.x以后的Linux版本都支持ext2,ext3和ReiserFS。2.4.20和2.5.6版本中加入了對JFS的支持;2.5.36版本加入了對XFS的支持。通過下載補丁也可以讓早期的Linux版本支持JFS和XFS。

隨便看看 

  1. 碎片文件恢復|文件碎片重組恢復
    碎片文件恢復恢復數據庫、郵件碎片、照片、視頻等碎片文件。
    閱讀全文
  2. Apple蘋果電腦數據恢復
    蘋果數據恢復Apple蘋果數據恢復,可以恢復MAC、移動硬盤、iPhone、iPAD的數據,包括HFS,HFS+分區等。
    閱讀全文
  3. 服務器數據恢復|RAID陣列數據恢復
    香農青島服務器數據恢復香農青島數據恢復中心可以恢復服務器、陣列RAID盤陣、NAS和SAN等,擁有TB級Huge Storage存儲恢復的技術和經驗。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