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農青島數據恢復中心 2013-08-21 10:42
來源:青島晚報已有0條評論! 2013-08-20 12:00:37 字號:TT
隨著電腦及數碼產品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數據存到了硬盤中。據了解,九成網民曾遭遇硬盤、手機、優盤、電子郵箱數據丟失的情況,如果丟失了重要的客戶數據或者財務數據,后果不堪設想。而要想修復數據,動輒需要上千元,甚至萬余元,代價可謂巨大。在傳統數據保存的硬盤、優盤、電子郵箱、光盤之后,以云存儲為技術基礎的網絡硬盤,已經在國內開始流行,成為不少單位備份數據的重要途徑,但卻因為收費未能讓個人用戶買賬。
學習攝影的小仲平時都會利用課余時間幫忙拍攝婚禮視頻和照片賺外快,不久前,小仲由于疏忽誤將相機CF卡格式化,導致大量影像資料丟失。不得已之下,小仲只能到附近的數碼店進行修復,“當時我卡里有24G的資料,結果修復就花了1800多元,還好只是格式化了比較好修復。”據小仲介紹,花錢修復事小,耽誤時間才是大事。“本來說好了第二天把視頻做出來的,結果因為數據丟失硬生生拖了兩天。”小仲說,因為這次意外,客戶對他們的服務和水平產生了懷疑,讓工作室的信譽受到了很大影響。
電腦硬盤突然損壞,海量的數據突然丟失,幾乎會讓某個人數年的資料成為空白,“我的電腦用了四年,平時也沒覺得有問題,可突然有一天就啟動不了了,送修才知道是硬盤壞了,數據都無法拷貝出來。”在一家傳媒公司工作的小張說,雖然電腦中的工作資料,都在單位有備份,但一大堆個人資料都存在私人電腦中,不得不花1500元做數據恢復,“幸好硬盤損壞的不太嚴重,多數數據都找了回來,但感覺太虧了。”
?
近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大學信息學院副教授李建波,“造成電腦數據丟失的原因有很多,但大部分還是由于硬盤受損或者人為的格式化和刪除。”李建波說,溫度過高、碰撞時的猛烈震動都會造成硬盤損壞,甚至不正確地開、關機都會讓硬盤越來越脆弱。“不過現在硬盤功能越來越穩定,所以由于硬盤損壞丟失數據的人越來越少,但優盤、電子郵箱信息的丟失并不少。”據統計,國內90%以上的電腦用戶都遇到過數據丟失問題,而僅有不足一成的用戶成功恢復了數據。
除了電腦,手機、移動硬盤、光盤也是儲存大量數據的載體。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把資料或者照片存在手機里以方便查看,但是隨著丟手機、頻繁更換手機、內存卡格式化等意外的不斷發生,大家都或多或少地丟失了一些數據。“我手機里邊本來存著好多珍貴照片,結果手機一丟什么都沒了,所有朋友的聯系方式都丟了,想恢復都恢復不了。”不久前剛剛丟失手機的小周向記者抱怨。
據了解,丟失的數據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公司合同、財務數據、實驗數據等文字資料以及珍貴的影像資料。“我們公司最核心的‘財富’都在電腦里,里邊有各種設計圖和方案,一旦丟失公司很有可能癱瘓。雖然這些數據部分有備份,但是每天也都會產生大量新數據,如果這些數據丟失,不管花費多少錢都要找回來。”一家裝飾公司的王經理對記者說。
數據修復多則萬元
近日,記者采訪了青島幾家計算機售后服務中心。一家售后服務點的工作人員袁先生說:“修復數據一般花費都比較高,我們這兒是800元起步,根據數據所占的空間定價,比如10G就需要花費2000多元。”據袁先生稱,由于硬盤損壞而修復數據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花上萬元修復資料,但因硬盤損壞的程度不同,所以也并不能保證所有的資料全部都能修復,“如果資料不是特別重要,我們不建議進行修復,直接換硬盤比較實惠。”科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數據修復的成本比較高,有的需要一個一模一樣的硬盤把數據導出來,“修復的話500元起價,我們會根據損壞的不同程度進行收費。”而青島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更為直接,說公司規定不開盤的話修復數據900元,開盤的話1900元。
為了進一步了解數據修復的收費情況,11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了青島電子信息城和百腦匯進行實地探訪,詢問了七八家從事數據修復業務的商家后得知,大部分商家并不能保證所有的數據都能修復,即使用戶硬盤數據最終無法恢復,原來預收的費用也不會退,而且價格要根據硬盤的損傷程度,以及數據的重要性來決定。“如果是誤刪了數據的話,大概200塊錢就可以修復,但如果是硬盤損壞了,那至少得花800塊錢。”青島百腦匯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說,“具體的花費還要看數據所占的空間和硬盤損壞的程度。”而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理告訴記者,公司資料的修復比個人資料要高,因為公司資料一般都比較重要,“我接過一個電力企業的單子,損壞的一塊硬盤里有他們全部的客戶名單,明眼人都知道只要能把數據恢復出來,錢不是問題。這一單我們賺了8000元。”
記者采訪發現,普通的硬盤數據修復少則需要上千元,高的甚至達到上萬元,而且部分維修中心對于收費標準模糊不清。但是盡管如此,還是有大批硬盤損壞的人進行數據修復,哪怕是花費上萬元。2011年國家計算機應急響應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按國內4000多萬臺臺式機每年1%出現數據丟失,每臺修復費用千元計算,數據恢復每年市場規模達4億元。
?
“如今云存儲技術已經很成熟,在網絡營運也十分普遍,但尚沒有成為個人用戶的首選。”專家表示,國內的網盤行業規模很大,主流網盤開始紛紛嘗試收費服務,如國內知名的某云網盤,注冊即可獲得5G免費空間,通過完成任務可以免費擴容至15G,開通會員可獲得20G空間,但是每月需要花費10元,百度云網盤還為網民提供套餐,最大容量可達100G,每年500元。而主要針對企業的聯想網盤不提供免費空間,基本套餐為10G和5個子賬戶,每年3600元,每增加5G空間一年加收720元,每增加一個子賬戶一年加收120元。
但是,大部分網民對于這種收費服務并不買賬。“我本來就交了網費,怎么用云存儲還要另收費?那我倒不如直接買個移動硬盤。”中國海洋大學一名學生告訴記者,自己最初使用網盤就是因為免費,而且那些增值服務自己幾乎都用不到,收費對自己太不公平了。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網盤收費,尤其是僅用于存儲個人資料的個人用戶。相比之下,網盤在企業中倒是大受歡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花錢買的服務心里用著踏實,公司有很多資料需要存儲,放在網盤里保密性好而且還方便,跟公司利益比起來,存儲資料花的錢還是值得的。”
記者采訪發現,選擇免費網盤的一般多為個人用戶,他們中的大多數往往只是為了上傳或下載資源隨便注冊一個賬號,或者是把自己的資源存入其中當作備份。而對于企業來說,免費網盤或多或少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上傳或下載的速度不穩定、容量有限、不能一次性傳輸大文件、傳輸文件的格式有限制、保存時間有限制等等,收費網盤能夠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于企業而言是“收獲大于付出”。
對此,李建波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國內網盤經歷了從免費到收費的過程,很多人心里都會有一個收費落差,可能不會那么快接受。據了解,現在很多網盤為了迎合大眾開始提供永久免費空間服務,比如金山快盤為網民提供100G永久免費的容量。
據悉,造成計算機硬盤損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正確地開、關機,電壓不穩定,硬盤在讀寫數據時受到強烈震動,頻繁地對硬盤進行壓縮等。計算機里面重要的數據和資料,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時不慎丟失,輕則辛苦積累的心血付之東流,重則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所以,為了防止由硬盤損壞引發的數據丟失,我們要養成良好的數據備份習慣。
一般來說,兩臺或者多臺電腦同時出現故障的幾率比較小,所以可以把數據保存在多臺電腦上作為備份。除此之外,也可以把電腦中的資料直接轉移到移動硬盤中,一旦電腦出現故障,硬盤中的資料可作備份,或者把資料以刻盤形式儲存。而且,當前很流行的方式是網上同步備份,把文件存儲在網盤里。目前有許多專門管理文件的網站,可以實現本地文件的網絡存儲,并且能同步更新,實現不同電腦上的數據轉換。這些軟件可以把資料及時上傳至網絡,不占用電腦空間,若電腦數據丟失,可隨時取用網上資料。
雖然備份有多種方式,但移動硬盤和刻盤也會有丟失的時候,哪種方式都不能保證百分百的保險,因此多種渠道備份才是最安全的。(記者 陳珂 實習生 李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