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農青島數據恢復中心 2010-01-10 14:02
文章首頁 |
---|
NAND技術演進以及其對固態硬盤使用壽命的影響 |
簡介 |
詞匯表 |
全部頁面 |
SSD固態硬盤是機械硬盤的最具競爭力的替代品,因為固態硬盤沒有機械硬盤中最容易發生故障的機械部件。人們對固態硬盤的擔憂在于它使用的NAND flash具有擦寫次數限制,這使得固態硬盤不適應于長期工作的環境中——特別是24/7(每天24小時,每周7天連續工作)應用。
系統制造商試圖回答人們關于“固態硬盤能使用多久”的疑問:多少小時或多少年?他們希望人們在對比不同廠商的產品的使用壽命時,像挑選蘋果一樣比較。要實現這一點是困難的——因為要計算固態硬盤的壽命的最重要的兩個參量是使用模型(usage model)和寫擴增(write amplification)。系統制造商可以監視從系統寫入到SSD控制器的數據,但是他們無法獲知SSD控制器如何控制NAND flash的寫入(這是寫擴增因素)。因此,系統制造商認為的寫入的數據量并不等于實際的寫入NAND的數據量——兩者之間有顯著的差距。
這篇白皮書將講述NAND flash的基本原理和SSD生產商才有的一些算法。本文還將提出一個使用壽命計算單位,將SSD生產商可控制的參數(NAND類型,寫性能,寫放大)和系統制造商可控制的參數(容量和write duty cycle)區分開來。這個單位被稱為LifeEST,表示“每G比特的擦寫年數”。將這個單位乘以容量然后除以write duty cycle,就可得出使用年限。
即使是使用最好的模型,計算值也只是理想上的。更好的方法是根據真實的統計結果,然后使用一個工具來監視Nand flash的精確的老化情況,讓后將結果報告給主機。WD正在申請中的專利——SiSMART技術就是這樣一種工具。
簡單的將WD的SiliconDrive SSD插入到系統中然后運行一段測試時間。在測試完成后,從SiliconDrive讀取的使用數據并簡單的外推出它的壽命。作為例子,系統制造商運行SiliconDrive一周的時間,然后讀取SiSmart數據顯示0.2%被使用。假設系統環境沒有改變,那么這個固態硬盤大概的壽命為500周。SiSmart也可以被集成到系統制造商的軟件中,來監視固態硬盤的使用情況,估算固態硬盤的剩余壽命。